敝国虽穷,爱之弥笃!他们从留日到抗日
但日本侵华之际,鲁迅又变成了坚决抗日的民族精英之一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鲁迅发表多篇文章痛斥日军暴行,批判“崇日”“恐日”的奴化心态。除了参与发起“左联”以团结文艺界的抗日力量、提携萧军萧红等东北抗联作家之外,鲁迅还曾秘密捐款给吉鸿昌等组织的“察哈尔民众抗
但日本侵华之际,鲁迅又变成了坚决抗日的民族精英之一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鲁迅发表多篇文章痛斥日军暴行,批判“崇日”“恐日”的奴化心态。除了参与发起“左联”以团结文艺界的抗日力量、提携萧军萧红等东北抗联作家之外,鲁迅还曾秘密捐款给吉鸿昌等组织的“察哈尔民众抗
一九二一年,茅盾在商务印书馆主编 《小说月报》 一举成名,成为新闻出版界的一位新锐人物。同时,二十五岁的茅盾又秘密从事革命政治活动,而且颇受同样年轻的中共党内同志的重视,并委任他为中共中央联络员,负责全国各地党组织来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的联络工作。
说起鲁迅先生,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《狂人日记》,称赞他是中国一大文豪。而说起毛主席,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力挽狂澜建立新中国的历史,称赞他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。
“使我大为惊异的,是这西南山城里,苏浙沪气味之浓厚。在中华南北路,你时时可以听到道地的苏白甬白,乃至生硬的上海话。你可以看到有不少饭店以‘苏州’或‘上海’标明它的特性。”
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,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白杨,而是一种精神图腾的具象化。在黄土高原单调的背景上,那些"笔直的干,笔直的枝"的白杨树,以一种近乎固执的姿态挺立着,成为茅盾人格理想的投射。
茅盾(1896-1981),原名沈德鸿,字雁冰,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,被誉为"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"。他以茅盾为笔名发表的一系列作品,尤其是长篇小说《子夜》,奠定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。作为一位兼具文学家与革命家双重身份的知识分子,茅盾
一方书桌承理想,三尺讲台度春秋。桐乡教育的每一步跨越,都离不开一代代教育人的接力奔跑。如今,8000余名专任教师扎根教坛,以“大先生”为志,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。